当前位置: 首页>>热点动态>>正文
【江西日报】让中医药文化浸润中小学生心灵
2019-04-09 14:32  

  日前,《江西日报》记者深入我校,采访了我校及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多名专家,就我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新闻报道刊发以飨广大师生:

让中医药文化浸润中小学生心灵

  

  主持人:《江西日报》记者杨静

  嘉 宾: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薛铁瑛

      南师附小九龙湖校区校长胡巧玲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 叶耀辉


  中医发展储蓄力量,将中医种子深埋童心

  主持人:在你们看来,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普及工作意义何在?

  薛铁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程可谓应时而生,也迫在眉睫。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当下、谋划未来,推动中医药薪火相传、振兴发展的大计。用“大医精诚”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用“中医保健”帮助师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用“文化瑰宝”传承文明基因、引领社会风尚,积极培育新一代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青少年。同时,还能助推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构建起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医药文化育人新模式。

  胡巧玲: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魅力,不仅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还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提升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因此,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普及工作,既是培养孩子们中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工程和长远之策。

  叶耀辉: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是落实江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江西中医药资源丰富,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医药强省战略,努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省;省教育厅、省健康卫生委员会等部门制订了相关政策举措,要重点培养一批中医药人才。中医药教育“从娃娃抓起”,对中医药社会认同度的提升以及中医药学科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也能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接班人。

  吸引全省22 所中小学、6 所高校5万余名师生参与

  主持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你们做了哪些探索?

  薛铁瑛: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高等中医药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2014年以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构建了中医药教育实验班、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区、中医药文化宣教培训班等多个中医药文化育人特色平台。截至目前,已吸引全省22所中小学、6所高校5万余名师生参与。

  具体而言,一是“请进来”,以中药标本馆、神农园、人体科学标本馆、炮制实训室等为参观主线,打造了集中药标本、种植、炮制及中医推广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区,面向全省中小学校实施“游学江中”计划,目前已接待全省10余所中小学25批次3000余名中小学师生来校游学。定期开设中小学教师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培训班,邀请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医药领域知名专家为教师们集中授课,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医药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是“送出去”,与地方政府合作,在中小学开设中医药教育实验班,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迄今已完成48个教学学时,受教育中小学生达800余人;与各地中小学合作共建了五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进中医药经典、传统功法教学、中草药种植等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受益师生达2万余人;主编出版了中医药进校园系列教材《小学生学中医药》《初中生学中医药》。

  胡巧玲:这些年,我们也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上做了很多尝试。积极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合作,组织学生到江西中医药大学游学,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与知识的接受度,分层次安排了中医药文化和保健知识讲座;组织老师接受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年初,“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又在南师附小九龙湖校区揭牌,按照双方合作协议,将建立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在学校种植中草药,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的步伐正在加快。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重在进课堂

  主持人:将中医药文化渗入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叶耀辉:要让中医药真正“走进”学生,单纯依靠一些形式上的、短时期的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是行不通的。只有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系统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才能真正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生活化、接地气的中医药知识往往更容易受到小朋友们喜爱,而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学习内容,例如中草药种植、简易推拿手法等最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所以,对于孩子们喜欢什么类型的中医药知识,能接受什么难易程度的知识,什么样的形式更受欢迎?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过程。

  胡巧玲:推进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课堂,涉及四个重要环节,即教学目的、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目前,中医药文化推广志愿者队伍在增加课程的有趣性、知识性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课程。比如形式创新,通过技能展示、角色扮演、有奖竞答、舞台音乐剧等形式,有效激发孩子们学习中医药的兴趣。比如内容创新,从“神农尝百草”到“范文虎妙治奇病”,从百姓熟知的“茶”“葵花”到“初秋养生防腹泻”“当心秋瓜坏肚”,把鲜活生动的中医药故事以及中医养生小诀窍融入课堂,强化了孩子们对中医药的感性认识。

  薛铁瑛:随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认识到,要让中医药文化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靠游览式教学和游击式宣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大胆创新,编写教材,着手建设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教育体系。让大学老师编写出适合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教材,着实让我们费了一番脑筋。为了让教材在理念、题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契合各阶段儿童、青少年特点,编委会多次与中小学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反复打磨出了这套《小学生学中医药》《中学生学中医药》教材。当然,如何将这些教材有效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

  实施者要做好顶层设计,持之以恒地开展,不计回报地付出

  主持人:要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瓶颈在哪里?如何突破?

  薛铁瑛: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最初面临的“无专门教材、无专业师资、无可用课时、与目前提倡学生减负有冲突”等难题正在逐步破解,但瓶颈仍然存在。比如,尽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得到了社会多方的支持,但中医药进课堂还是缺乏一个自上而下、系统完整的顶层设计;学生学习压力大,文化课知识与中医药等拓展知识之间的平衡如何协调;中医药进课堂尚未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有的学校不重视中医药知识的教授;适合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的中医药教材、课件、教学道具等有待普及和完善;能够教授中医药文化和知识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进程。

  胡巧玲:通过目前的合作,我觉得培养掌握中医药文化的教师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难题,需要得到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帮助。同时希望能设计适合小学生不同阶段的中医药课件、教学道具等辅助教学。例如,开发制作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群体的中医药科普动漫,设计与青少年经历相关的故事情节,并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增强代入感。

  叶耀辉: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旨在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医药的爱好者和使用者,需要实施者从一开始就做好顶层设计,持之以恒地开展,不计回报地付出。同时,要把握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度”和“效”,创造性开展各项科普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可充分调动中医专家、学校教师、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以及对中医科普感兴趣的群众等各界人士,形成一支专兼职人才队伍;可采用教学光碟、微课堂等载体,结合现场教学、网络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形式,用最现代的教学手段,为最古老的医学助力。

《江西日报》4月9日校园版: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9-04/09/node_194.htm

(责任编辑:张安然)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0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江中精诚工作室